天才一秒记住【领悟小说网】地址:https://www.05txt.com
劝学(节选)
〔战国〕荀况
【作者小传】荀况(约前310前238),战国后期赵国人。
时人尊称为荀卿,汉时称为孙卿。
年五十,始游学于齐国,曾在齐国首都临淄(今山东淄博市)的稷下学宫任祭酒。
因遭谗而适楚国,任兰陵(今山东苍山县)令。
以后失官家居,著书立说,死后葬于兰陵。
著名的学者韩非、李斯是他的学生。
荀子是一位儒学大师,在吸收法家学说的同时发展了儒家思想。
他尊王道,也称霸力;崇礼义,又讲法治;在“法先王”
的同时,又主张“法后王”
。
孟子创“性善”
论,强调养性;荀子主“性恶”
论,强调后天的学习。
这些都说明他与嫡传的儒学有所不同。
他还提出了人定胜天,反对宿命论,万物都循着自然规律运行变化等朴素唯物观点。
《荀子》一书今存三十二篇,除少数篇章外,大部分是他自己所写。
他的文章擅长说理,组织严密,分析透辟。
善于取譬,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,语言富赡警炼,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。
【题解】《劝学》篇是荀况的代表作之一。
原文很长,这里节选了其中的三段。
第一段着重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,它能使人“知明而行无过”
,即提高思想认识和加强品德修养。
第二段写学习能使人增长才干,有了知识才能“善假于物”
,比一般不学无术的人来得高明。
第三段写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应当是循序渐进,不断积累,持之以恒,才能取得成效。
全文围绕“学不可以已”
的论题展开论述,层次井然。
博喻和排比句式的大量运用,正反比照说理,逻辑严密,语言精警,在在体现了荀子说理雄辩的特色。
君子曰(1):学不可以已。
青,取之于蓝,而青于蓝;冰,水为之,而寒于水。
木直中绳,輮以为轮(2),其曲中规;虽有槁暴,不复挺者,輮使之然也。
故木受绳则直,金就砺则利,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,则知明而行无过矣(3)。
吾尝终日而思矣,不如须臾之所学也;吾尝跂而望矣(4),不如登高之博见也。
登高而招,臂非加长也,而见者远。
顺风而呼,声非加疾也,而闻者彰。
假舆马者(5),非利足也,而致千里;假舟楫者(6),非能水也,而绝江河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