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才一秒记住【领悟小说网】地址:https://www.05txt.com
1941年8月1日,我还是个二十一岁的小伙子,正在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研究所准备攻读博士,同时已经正式当了三年的科幻作家。
那天,我赶着去见《惊奇故事》的主编约翰?坎贝尔,当时该刊已经登过我的五篇小说。
我急着见他,是因为我有了一个崭新的科幻点子。
这个点子,是撰写一部发生于未来的历史小说,描述银河帝国衰落的始末。
想必我的兴奋有感染力,因为坎贝尔很快变得和我一样兴奋。
他告诉我,别把这个题材写成短篇,应该写成系列故事,把第一银河帝国衰亡和第二银河帝国兴起之间的一千年动荡期,作一个概括性的完整叙述。
坎贝尔还和我共同发明出“心理史学”
这门虚构的科学,作为这段黑暗时期唯一的明灯。
这个系列的第一个故事,发表于《惊奇故事》1942年5月号,第二个故事则于次月刊出,立刻变得很受欢迎。
于是在坎贝尔的监督鼓励之下,我在1940年代总共为这个系列写了八个故事。
而且故事愈写愈长,第一篇只有一万二千(英文)字,倒数第三篇以及最后一篇则各有五万字。
到了1950年代,我对这个系列逐渐厌倦,于是将它搁下来,开始创作其他的题材。
然而,就在那个时候,许多出版社不约而同开始出版精装本的科幻小说。
其中,一家小型且业余色彩颇浓的“格言出版社”
(GnomePress)以三本书的方式,出版了上述的基地系列,分别是《基地》(1951年)、《基地与帝国》(1952年)以及《第二基地》(1953年)。
后来,这三本书便合称为“基地三部曲”
。
这套书并未卖得太好,因为格言出版社欠缺宣传和行销的资金,所以我从未拿到任何版税或对账单。
后来,由于我和“双日出版社”
合作愉快,1961年初,双日的编辑提摩太?谢德斯告诉我,国外有一家出版社,找他们接洽基地系列的翻译授权。
但是这套书并不属于双日出版社所有,所以他将那封信转给我。
我耸了耸肩,答道:“我没兴趣,这套书从没为我赚过任何版税。”
谢德斯吓坏了,马上着手向(当时已经奄奄一息的)格言出版社购买这套书的版权。
同年八月份,基地三部曲(加上《我,机器人》)就变成了双日出版社的财产。
从那时候开始,基地系列才终于扬眉吐气,为我带来愈来愈多的版税。
双日出版社将这套三部曲合订成一大册,透过“科幻书俱乐部”
这个管道销售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